帮你快速找医生

面肌痉挛的临床分型及分级有哪些?

2021年05月28日 812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面肌痉挛包括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两种,其中,继发性面肌痉挛是指由于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血管畸形等颅内疾病引起的面肌抽搐,应该选择治疗那些原发疾病为主。

  而原发性面肌痉挛是指由于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导致神经脱髓鞘的结果,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检测出来,对于这类面肌痉挛只有将压迫血管移位才能实现面神经减压。就目前而言,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最有效方法,它是将所有压迫、粘和接触面神经的血管分离、移位并妥善固定。

  使得原本被血管压迫而导致的面神经脱髓鞘有了自我修补和恢复的条件。据临床数据统计,约有9成患者在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在3个月之内逐步缓解症状,直至消失;而对于少数手术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可以再次接受手术探查,因为再次手术治愈的希望还是非常大的。

  对于面肌痉挛,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导致的面部神经系统疾病。面肌痉挛患者,连最起码的挤眉弄眼都不会做。面无表情,实在是让人心疼。面肌痉挛,一般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面肌痉挛还有一个医学的名称叫做面肌抽搐,呈现一侧或者双侧病变,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即面部一侧抽搐(个别人出现双侧痉挛),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

  面肌痉挛可以表现为原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面肌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肌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肌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面肌痉挛的发作受到情绪,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影响。面肌痉挛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阵挛性收缩,常始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几个月至几年内逐渐加重。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眼轮匝肌严重痉挛时使眼睛不能睁开。安静时减轻,情绪紧张、疲劳激动时加重,睡眠时消失。面肌痉挛表现为电击样、抽搐发作,有间歇期,自己不能控制。发作时,病人半侧面肌强劲地、阵发性抽搐,眼睑紧闭,口角歪斜,抽搐时间短则数秒,长则10余分钟。从而严重影响视力、语言、饮食和工作。有时可和三叉神经痛同时发作。晚期患侧面肌无力萎缩,舌前2/3味觉可能丧失。

  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原发性的面肌痉挛可以表现为静止时,也出现面部的抽搐病症。而继发性的面肌痉挛,多发生于面瘫的不完全康复的后遗症。因此,对待这种病情,一定要去正规的神经外科医院,接受治疗。

  面肌痉挛临床症状分级

  1级:患者症状轻微,相应外界刺激时会轻微眨眼、面部抽动;

  2级:患者自发、不自主的出现面部轻度抽搐,不伴有功能障碍;

  3级:患者出现单侧面部痉挛,同时伴有轻度的功能障碍;

  4级:患者出现严重的面部抽搐,同时伴有功能影响,甚至如由于长时间持续的面部抽搐,患者无法睁眼,不能正常生活、工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