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发热的处理

2022年02月21日 806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一、发热高低与病势进退的关系

有些疾病初期邪正相交,热度上升,病情恶化,后期热度下降,病渐告愈;有些疾病的发热并非如此,有的初次服药体温不但下降,反而有短暂上升,遇到此种情况,就不能随便武断这是病情恶化的表现。



1、寒风郁热

病机乃初起为寒风压抑不易外达,因而恶寒重于发热。治当因势利导,以解表寒为主,表寒一解,郁热随之抬头,此时发热之势反见一度升高,正是病机欲向外解之征。例如《伤寒论》大青龙汤。



2、风湿郁热

乃风湿之邪郁久化热。这种热并非原发病因,是因风湿久郁,或阳气素盛之人,易从热化所致。治法亦宜祛风透湿为主,风湿一透,郁热随之外达,此时发热可暂时升高。



3、湿遏热伏

乃因热为湿浊所遏,以致身热不扬,治当化湿透热,湿浊一化,被遏之热随之外达,发热虽暂升高,但患者反觉身轻,或苔见厚而浮。此乃湿走热现,为应有的良好反应,说明湿热胶着之势随之而解,其所浮现的热正好可清之使退,达到缩短病程的目的。



4、寒风闭暑

病机大致与寒风闭热相似,不同的是一为热,一为暑。但暑与热均为阳邪,故病机亦基本相同。其证因内受暑邪,外束风寒,使毛窍闭塞,治当辛温以解表寒,辛凉以清暑热,表寒一解,暑热随之外透,此时往往体温亦可暂时升高,继进清暑之剂,发热即除。



上述四种发热,原因不同,但病机都有一个闭、郁的共同点,因此,治疗的原则,即有个适用宣透的共同方法,而产生的效果也有一个发热短暂升高的共同反应。



三、发热的护理

(一)服中药后的护理:

服药后半小时后开始会有汗出,但要予以盖厚被子帮助捂汗出,刚开始汗出时容易出现烦躁、不愿意盖被子,甚则拳打脚踢的情况,这时要安抚患儿,千万不能将厚被子撤掉,务必保持汗出的状态2个小时,2小时后可以撤去厚被子,把湿的衣服换去,但穿衣还须保有三分温暖(在活动时能微微出点小汗的程度最好),在家活动时门窗要关好、不能吹风,如果是夜晚、就再盖上薄被子让孩子安睡即可。



(二)汗不出情况下的处理:

若捂不出汗的时候,可以在服第一次药的2小时之后,立刻再服用第二次药,其后继续用厚被子捂,如果1小时后仍不能出汗,可以立刻给患儿喝上一支“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牌)”增强药力。



也有些情况下会出现汗出了2个小时以上,但一时体温下降不明显,持续在38~39度之间,但也不要太着急,体温多半会进行性逐渐下降,而且有很多小孩都是在凌晨2点到4点左右才会恢复正常体温,所以尽可能的让孩子休息,不要大半夜还折腾他,等明天一早醒来,体温就会正常,而且食欲慢慢恢复。如果在2天之内体温还没恢复正常,建议到医院化验一下“血常规”,如果确定是细菌感染,那么体温才会反复,但只要按照以下注意事项来做,我们大多数也可以在2~3天之内退烧的。



(三)注意事项:

1、汗出前期会出现一过性的体温升高,甚至有时会上升至40度,这时不要紧张,感觉一下孩子手脚的温度,只要手脚都是温暖的(或手热足凉),这就是安全的,不会烧抽筋、更不会烧坏脑子,如果手脚同时从末端手指、足趾发凉,这时候可以给予半剂量的布洛芬(美林)口服一次。



2、汗出的过程中,不能在途中换衣服,以免汗出突然中止可以用干毛巾垫在患儿背上,汗湿了就抽出,再更换新的干毛巾。



3、不能用退热贴,不能用酒精擦,不能冰敷,更不能用冷水洗浴,可以用热水泡脚。不需要强迫喝水,可以询问患儿,除非患儿主动要水喝,否则不用大量饮水。



4、生病的孩子肯定食欲不好,不要着急强迫进食,更不能给生冷冰冻的食物(包括水果)以及难消化的食物(蛋糕、面包、番薯、糯米),饮食清淡为主,可以喝粥或吃点干面条。



(四)高热惊厥的护理

一般婴儿在发作时需将婴儿放在床上侧卧,同时松开裤带和领口,家长们千万不可乱搬动婴儿,要保持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还要守护在床边防止婴儿跌落床边。在婴儿的上下牙之间放一布垫,防止婴儿咬伤舌头。也可以用压舌板外包纱布,若是惊厥时牙齿是紧闭的话也不能硬撬。婴儿在抽搐时不会咳嗽,也不会吞咽,所以要将婴儿侧卧,让嘴里的分泌物自行流出,如果婴儿分泌物太多的话要用吸管吸出,注意婴儿的呼吸,确保呼吸畅通,以免堵住气管引起窒息。惊厥发作时,也要禁忌任何饮食,包括饮水,待惊厥停止、神志清醒后根据病情适当给以流质或半流质。有些婴儿在高热时也会有伴有惊厥的表现,所以在高热时,要及时给以物理或药物降温,还有若是惊厥发作时间较长,无论有无紫绀,均应给以吸氧,以减轻脑缺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