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现状与进展(1)

2022年10月24日 1098人阅读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 王煜雯

对于此症,药物治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多靶点、药物联合治疗方式逐渐被推广,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疾病提供了一定参考。其中化疗药物联合治疗、生物制剂联合化疗、靶向治疗联合化疗等方式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症状,控制病情。现就结直肠癌临床治疗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更好的治疗此病提供可靠性依据。

1、生物制剂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可增强患者体质,延长生命,此药物属于血管生成抑制类生物制品,其机理为: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从而对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起到抑制效果,有效阻断了肿瘤细胞的营养供给,最终达到抑制肿瘤增殖、转移的目的。近些年来,临床发现,将此药物与化疗药物联合用于治疗结直肠癌疾病,可显著改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生物制剂可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出现,将已成熟的血管进行保留,从而阻碍肿瘤组织的进一步生长,还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缓解水肿的症状,促使肿瘤血管功能恢复正常。

魏胜全等人研究提出,内皮抑素是一种有效的抗血管生成因子,对于治疗肿瘤患者,对其肿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亚型在血管形成中具有显著的作用,此物质通过与受体结合,形成信号传导,从而对其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调节作用;数据发现,与对照组(26.00%)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44.00%明显更高,且VEGFCEAsPDL1水平改善的程度更明显。闻杨[7]等学者报道显示,对于治疗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的方式,与单纯化疗相比,具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且其中位4生存期较长,可以提供患者12年生存率,且药物治疗后不会增加对患者的毒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进一步研究及运用。

3、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

3.1西妥昔单抗

靶向治疗已成为临床上一热点话题,对于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案,致癌位点可能为肿瘤细胞内部的某一蛋白分子,还可能会是某一个基因片段,采取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手段,可使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得到提高。西妥昔单抗主要是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一种单克隆抗体,此药物主要作用是与表皮生长因子相结合,从而对其表皮生长因子与其他配体的结合进行有效阻断,最终起到抗肿瘤的目的。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抗肿瘤靶向药物。王玲[8]学者研究提出,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5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00%,且组间比较,对照组患者皮疹发生情况明显比观察组的严重,数据可进一步证实,靶向药物联合化疗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且药物毒副反应较少,应用安全性高。

3.2贝伐珠单抗

贝伐珠单抗主要是用于抑制血管生长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可以与血肿游离的VEGF-A进行结合,从而对VEGF-AVEGF受体-2的结合产生有效抑制,以起到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作用。苏爱江[9]等学者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两个周期治疗之后,联合组的有效率(47.5%)、控制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14%71.43%,数据可进一步证实,采用贝伐珠单抗+化疗药物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控制结直肠癌疾病的作用,且联合方案的毒副反应与单纯应用化疗药物无明显差异,可提示,联合治疗不会增加对患者造成的毒副反应,应用安全性较高。

4、总结

结直肠癌是危及人们生命安全的一种恶性肿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制剂、靶向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式为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措施。但本文研究参考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不足以充分证实此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有关其具体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魏胜全,贾汝臻,吕天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肿瘤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5):540-544.

[2]闻杨,董洪敏,王文玲,.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0):109-114.

[3]苏爱江,孙永琨,毛爱琴.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2):195-197.

[4]马骏,张玉英,陈树军,.奥沙利铂不同给药方案联合卡培他滨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及生存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2020,15(4):593-59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