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中医怎样治失眠

2017年09月01日 1783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怎样治失眠

麗東書院


麗東書院由山东中医药大学丁元庆、张安玲教授创办。书院以“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训,以“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为理念,弘扬“发煌古意,融汇新知”的进取精神,采用“日理临床夜读书”的模式,坚持“读书明理,临证求真”的原则。遵守法纪,自我管理,摒弃名利。以传道授业,传承创新为己任,以培养优秀中医人才为目标。麗東書院微信平台与中医传承平台微信建立合作,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微信开通麗東書院专栏,刊登麗東書院(微信号:LidongAcademy)授权文章。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推出“传承中医你我他”活动,999元即可参加网络培训班。(仅限99个名额,活动时间一个月)详情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进行了解。


⊙作者:李栋,丁元庆
⊙编辑:一墨


李克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伤寒论学家,在杂病的诊治方面也多有建树。先生的《李克绍医学文集》中对于失眠的论治,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总结如下。


1
重视卫气,调治脏腑虚实


营卫的运行与睡眠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经》已有相关论述。《灵枢·营卫生会》云:“荣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先生援引《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说明卫气昼夜循行的变化规律维持着人体脏腑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卫气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的客观规律,形成了白昼阳气主事、夜间阴气主事的自然规律。人体顺应自然界的节气与时令,形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灵枢·邪客》又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暝。”邪气滞留于五脏六腑,卫气入于脏腑之道受阻,迫使卫气独行于阳分而不得入于阴分,在表之阳气偏胜,使阳跷脉气充满,卫气不能入于阴分而致阴虚,阴阳失调,导致失眠。

针对卫气运行之路受阻,李老提出疏通阳气出入之道是关键。治用半夏汤,半夏与秫米合用,黏滑有滋燥和胃之功,辛散之性有助于利窍而接引阳气,服药汗出后,使阳气出入之道更加顺畅。疏通卫气之道重点在于调治五脏六腑的虚实。根据虚实,“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以“去其邪而通其道”。并指出身热或身微热是典型的阳不入阴的症状,援引《伤寒论》第61条干姜附子汤证、76条栀子豉汤证为例,巧用干姜热能温、辛能散能通之性,淡豆豉宣发透达,能升能散之性,通表里而引阳归阴。

2
重视神主睡眠,善于调治心肝


先生认为,失眠是精神活动失常的表现,精神的本体叫做神,神与心肝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心是一身之大主,统摄精神,调节情志,使人体适应各种情志变化。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而肝藏血,血摄魂,肝脏的异常也很容易影响情志。神的异常在心肝两脏主要表现为心神失养和肝不藏魂,治以养心安神和调肝安魂。

2.1心神失养,治以养心安神

心神失养,病机为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中,若肾阴亏虚、心火独炽,则用黄连阿胶汤补水泻火;若心火过盛,结而不降,则应用交泰丸以泻心火为主;若肾水不足、心烦不著,则用六味地黄丸以滋肾阴为主。针对心脾两虚,在养心安神的基础上,加养荣益气之药补脾化荣,运用归脾汤、养心汤补脾养心。

2.2肝不藏魂,治以调肝安魂

肝不藏魂,病机为肝血虚、肝气郁结、痰火郁胆、肺燥肝旺。治疗肝不藏魂的虚烦证,用酸枣仁汤清热养肝敛魂、宁心安神;治疗肝气郁结证,用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除烦;治疗痰火郁胆证,运用温胆汤清泻少阳,和胃利胆。肺燥肝旺证以往较少提及。肺为娇脏,燥易伤肺,而我国北方雨水偏少,气候干燥,外感燥邪,燥邪犯肺,肺津耗损,肺失滋润,产生干咳痰少、鼻咽口舌干燥等症状。根据五行生克关系,金克木,肺脏受损,失肃降之性,金不制木,肝脏生发太过,导致肝不藏魂。方用生百合,养肺金以制肝木,加用苏叶下气解郁,借敛降之性引阳归阴。简言之,针对肝不藏魂的病机,虚证宜敛,实证宜散,调其虚实,使肝魂安于其宅。

3
汲取古方经验,灵活遣方用药


先生提出在临床实践时要多方面吸取一些成熟经验,开发思路。如《冷庐医话》引《医学秘旨》云:“一人患不睡,心肾兼补之药,遍尝不效,诊其脉,知为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以半夏三钱,夏枯草三钱,浓煎服之,即得安睡。”《本草备要》记载“夏枯草,辛、苦,微寒,气禀纯阳。补肝血,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半夏,辛温,能走能散,和胃气而通阴阳”。半夏配伍夏枯草,辛开苦降,寒热平调,调气而沟通阴阳。先生认为,夏枯草辛寒散肝火之结,佐以半夏,走气化液,以奏其效。

先生治疗失眠,尤其重视化痰和通便。强调“百病皆由痰作祟”,在安神药不奏效的情形下,要注意痰病或痰证。先生分析3例古人失眠医案,使用安神方剂,效皆不著,而以化痰或通便立功。其中《脉诀汇辨》记载李士材治疗太常卿胡慕东,察其脉大而滑,痰气胶固,以人参送滚痰丸,扶正以驱邪,疗效立竿见影。《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腑以通为用,胃脘以及大便的通利与否,影响睡眠。胃肠不通,痰湿食滞肠胃,一方面影响卫气的运行,另一方面痰火易扰动神明,神不安则不寐。病程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运化无源,气血亏虚,神失所养,不寐渐而加重。先生曾治一“六旬女性,失眠症复发,屡治不愈,日渐严重,竟至烦躁不食,昼夜不眠,胃脘满闷,大便日久未行。”先生认为欲使安眠,先要和胃,用半夏泻心汤清利中焦湿热,加枳实行气导滞以通便,睡眠显著改善,食欲恢复,大便畅行,临床治愈。本医案启示,如果失眠患者伴随胃肠病变或者症状时,要重视治疗胃肠病,解决了胃肠病,失眠的难题或可迎刃而解。

4
主张身心兼调


李老认为失眠是身心疾病,不能仅靠药物治疗,要注重身心调治,加强锻炼,运动以疏调心肝。正常睡眠是阴平阳秘的结果。平旦时,人体之阳气随自然界阳气生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人起而动,中午时分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人卧而寐。人若久坐久卧,运动不够,阳气无法得到应有的调度或者消耗,到了夜间,阳气浮越于上,不得入于阴,阴阳失调,难以入寐。增加运动,人体之阳气在白昼适度消耗,夜间阳气正常潜藏,阳入于阴,阴气主事,方能入睡。并介绍《广阳杂记》中马绍先患失眠,医皆不效,通过练操,增加运动而获得治疗的医案为证。

李克绍先生重视卫气运行与神主睡眠的理论,在指导失眠的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治心肝、身心兼调的思路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医患相互合作,药物治疗与身心调节相结合治疗失眠的方法。

参考文献:略。
[本文来源:麗東書院(微信号:LidongAcademy),原文刊发于《山东中医杂志》2015年07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