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认识抑郁症的自杀危险性

2014年11月13日 684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情绪低落与其学习、生活和工作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人群中有16%的人在一生的某个时期会受情绪的影响。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抑郁症已成为世界排名第4大类疾患,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冠心病的第二大类疾病。抑郁症最危险、最严重的后果是发生自杀,60%-70%的抑郁症患者出现过自杀想法甚至自杀行为,17%左右的人最终自杀成功。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30倍,而每年自杀成功的人群中,有近50%的可能患有抑郁症。

一、抑郁症患者自杀高危人群的特征

1、男性:数据显示,虽然女性抑郁症患者是男性的2-3倍,但男性患者的自杀成功率却是女性的4倍。美国心理学会曾指出,男性社会经济地位高,往往是家里的顶梁柱,男性抑郁症患者大多是争强好胜,背后默默哭泣的“微笑型抑郁症”隐匿性更强,不易发现。他们往往不愿接受正规治疗,而倾向于以酗酒、斗殴、危险驾驶来缓解情绪压力,增加了共病的风险。男性自杀的意图更坚决,并倾向于选择暴力手段结束生命。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显示,男性多选择暴力性自杀手段如跳楼、开枪等自杀方式。

2、老年人:老年抑郁的表现不典型,往往无法表达情绪的变化,有孤独、无助感,并且70%合并严重焦虑。有些老年抑郁伴有较严重的认知功能损害,出现自卑自责,虚无妄想。躯体症状明显,往往容易与原有的躯体疾病症状相混淆。在上述原因的相互作用下,有55%的老年人在抑郁状态下自杀,多伴有躯体疾病,且成功率高。国外数字显示,自杀未遂与成功之比在40岁以下是20∶1,60岁以上是4∶1。显然老年人发生自杀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3、青少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称,年轻人是容易有自杀念头的一个特殊群体。青少年抑郁症有其独特的表现,比如症状不典型,缺乏成人的情感体验,表现烦躁,易激惹,且双相障碍的可能性大。青少年学习压力大,沟通能力差,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在冲动下发生自杀。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抑郁症青少年经常在网上抱团,互相煽动厌世情绪,甚至相约自杀。

4、特殊职业群体:演员、作家、艺术家抑郁症患病率较普通人群更高,并且基于其特殊的性格特征和从业的环境,自杀情况屡见不鲜。政府工作人员患抑郁症后往往伴有强烈的自责和自罪,认为自己以前的应酬行为是“腐败”,而想要以死谢罪。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容易患抑郁情绪,并且由于患病后无法胜任工作,不复当年风光,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导致自杀的风险上升。

二、抑郁症患者自杀的预警信号

1、春季:刚刚去世的“走饭”和俄罗斯2周内12名自杀的女孩,这些现象均发生在冬春季节。据统计,有50%的抑郁症患者在春季有自杀倾向。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也是情绪最容易波动,症状最容易变化之时。这一时期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状和消极观念持续存在,行动能力却是大大增强,最容易将自杀的想法付诸实践。

2、“笑容”的背后:大多数抑郁症患者曾经说过:“(抑郁发作时)我一想到死,就觉得无比轻松。”如果我们身边有位抑郁症患者,连续数日愁眉不展,忽然有了笑脸,请千万不要以为他好了,这才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有了自杀的决心!抑郁症患者刚有自杀的念头时,往往会因为家庭、工作、对死亡的恐惧而犹豫不决。而他一旦生无可恋,反而会表现即将解脱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会给家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3、蛛丝马迹:抑郁症患者一旦决定自杀,往往会有一套周密的计划,比如攒药物、结绳条、准备刀具和枪械。有跳楼、溺水想法的患者,可能不止一次去过现场。有的患者会在博客、日记中反复暗示,交代后事,写遗书,比如前边那位女大学生。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她们在开玩笑,不以为然,忽视了挽救他们生命的最后时机。

4、无法承受的痛苦:抑郁症状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如失眠、早醒、食欲不振、严重的焦虑和躯体不适症状。在精神和躯体症状的折磨下,患者感到生不如死,很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自杀。这种情况最容易发生在凌晨抑郁情绪最重的时候,以老年人居多。他们可能会在自杀前反复说:“难受死了!不想活了!”

5、药物诱发:极重度的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较小,因为他们缺乏实施自杀的行动力,而经过药物治疗后,活力增强,想死的念头仍然存在,这时很容易付诸行动,自杀成功。因此,对于经过治疗情绪好转的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应高度警惕危险行为的发生。

三、如何预防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

1、积极治疗:如果我们发现身边有人出现失眠、情绪低落、兴趣下降、自卑自责、容易疲劳、心烦或表达活着没意思的想法,那么他很可能患了抑郁症。对于抑郁症患者我们应劝其及时早期接受药物或心理治疗,了解患者的思想状况,让他们知道得了抑郁症并不是自己想不开或太脆弱的问题,而是一种自然的疾病现象,是“心灵上的感冒”,是完全可以通过治疗痊愈的。打消患者的种种顾虑和耻感,增强他们恢复健康的信心。

2、加强生活护理:我们要在生活中密切留意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除了注意睡眠、饮食的调节外,还应通过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来促进抑郁症的康复。

3、社会支持:开展宣教工作,通过新闻媒体让大众认识抑郁症,了解抑郁症的危害,人人关爱抑郁症患者,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消除对抑郁症畏惧和偏见,不要把抑郁症患者当成“疯子”。其实,抑郁症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只要我们创造每天的好日子、好心情,抑郁症的发生率会大大降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