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眼跳面抽,需警惕面肌痉挛!

2020年04月22日 826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眼皮跳在日常生活中是个很常见的事,很多人眼皮一跳,就会想到“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眼皮跳虽不能预知祸福,但在神经外科医生眼里,却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
  眼皮在医学中称为眼睑,组成眼睑的肌肉中包括眼轮匝肌,它环绕着眼睛,就像一个扁圆的车轮。两只眼睛的眼轮匝肌分别被两根“面神经”掌控。
  事实上,眼皮跳是眼轮匝肌、眼睑提肌在神经的支配下进行收缩,带动表面皮肤随之而动。发生眼皮跳时,首先需观察是双侧还是单侧、是逐渐减少还是在增加,有没有发展至面颈部。另外还要注意有无眼部感染、眼睑内翻倒睫等情况。
        大多数情况下,短时间眼皮跳可自行缓解,不必过分担心。引起这种短时间内的单侧眼皮跳动,多半是由于紧张、疲惫、压力过大引起的。用眼过度,熬夜劳累时,也会出现。
        如果是长时间持续出现眼皮跳,需要引起警惕,应去医院就诊。当然,首先要排除排除眼部疾病。如病菌感染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出现眼睛不适、发痒、疼痛、眼皮跳等症状。如果排除了眼睛问题,且眼皮跳的幅度较大,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甚至引起一侧面部肌肉不由自主地无痛、阵发性抽搐,那很可能是面肌痉挛引起的。
什么是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面肌痉挛的治疗
        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的药物事实上并没有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可选的药物包括卡马西平、巴氯芬、氯硝西泮、加巴喷丁、左乙拉西坦和唑尼沙胺,但疗效不满意。此外,还有困倦、头晕、乏力、低钠血症等不良反应,并不作为首选。肉毒素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多数病人能在1周内起效,但仅能持续约12周。
        微血管减压术(MVD)是目前国际上神经外科常用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也是唯一可根治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MVD手术的理论基础是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乙状窦后入路是目前的主流手术入路。后颅窝操作空间狭小,越来越多的术者开始进行内镜辅助下的MVD手术,内镜能获得更好的观察视角,有益于消除视野盲区,提高手术成功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