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在线答疑】三叉神经痛不想吃药控制,能否直接手术治疗?

2023年03月16日 214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日前,在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2018年,我发现左侧上颌的地方疼痛,后来波及到左侧眼睛、脸颊疼痛,平时偶然会有轻微的阵阵发作,在疲劳或感冒时会持续性钝痛,休息后就好了,还以为是牙齿有问题,到牙科去看了后,不是牙齿的问题,后来才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甲钴胺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发作越来越频繁,每天都有轻微疼痛,隔三差五会剧烈疼痛,严重影响生活,也会打过封闭针,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感觉不适,隐隐轻微发作,觉得疼,现在我不想吃药控制,能否直接手术治疗?”

  王景教授介绍:从患者的病情描述及资料,想要手术治疗还需要门诊进行详细的评估,评估后再决定是否能做手术。目前三叉神经痛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方法是全麻下,在耳后发际内取手术切口,将其推移离开三叉神经充分减压,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三叉神经的正常功能,使疼痛消失。该手术具有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痛苦小、见效快等优点。手术全程在内镜或显微镜下进行。

  不管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的病因学是什么,通过移开责任血管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为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并持久缓解症状的方法。患者的年龄、并发症是限制显微血管减压手术的重要因素。75岁以下、没有手术禁忌症、符合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可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基本上完全依赖于患者的病史,如前所述,疼痛的特征是:单侧、发作性、刀割样、电击样或撕裂样剧痛,皮肤触碰、咀嚼、刷牙、吹风或剃须等皮肤刺激可引发疼痛。与神经痛相比,神经性疼痛的特征是烧灼样疼痛伴麻木。

  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期越来越短,而疼痛发作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当疼痛不能被触发时,往往已经进展到了难治期。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夜间出现疼痛。单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疼痛不多见。

  对诸如卡马西品等神经痛药物反应良好的病人,通常支持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并且暗示了更好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预后。所有计划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都应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CT)扫描以排除结构性病变,如脑膜瘤、听神经瘤和表皮样囊肿。在高分辨率的T2W成像中,往往能发现血管环明显地压迫三叉神经。

  即使高分辨率的MRI没有发现责任血管环,如果患者的疼痛与典型三叉神经痛一致,考虑后颅窝探查术是合适的。经常给那些没有“MRI下具有明显”血管环的患者施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中常能发现压迫的动脉环,术后效果理想。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指征:使用了治疗神经性疼痛的药物,一些患者的疼痛仍然顽固,因此他们寻求疗效更持久的手术治疗。急性的面部疼痛不是显微血管减压术的适应证。考虑手术之前,患者最起码要经过一年以上积极的药物干预。这种观点是合理的,因为有些患者的疼痛持续时间短暂。手术适应征应包括、但不限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或不良反应的患者。术后患者可以彻底解除责任血管压迫,达到治愈的目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