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光照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

2018年02月11日 1018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近视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其居高不下的发病率和不断提前的发病年龄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光是人眼视网膜成像质量的先决条件。人眼在长期与光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产生了对光属性特征的和谐依赖。不良的光照现象将产生不正确的视觉信号后者会引起眼球和视觉系统的异常发育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光照强度与近视

1.    明亮光与近视

      一定强度的明亮光具有对近视眼发展的保护作用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近视保护作用逐渐增强。这种保护效应是通过提高多巴胺水平实现的。因此适当提高学校教室内光照亮度可以显著降低儿童近视眼的发生率延缓近视度数和眼轴的进展,而自然光的光照强度大约在500lx左右因此上述研究结论在人类儿近视眼防控的借鉴意义远远不够。青少年近视眼预防治疗短期提高光线强度要逊色于长期提高光线强度。

2.    明亮光抑制近视发展的机制研究

      明亮光照射抑制近视眼发展的可能机制为提高多巴胺水平的释放。多巴胺是调控眼发育的视网膜神经递质之一在眼正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经证实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中视网膜多巴胺水平的抑制可以加速近视发展。诸多研究显示户外运动较多的人群近视眼的发生率较低。这种户外运动对近视眼的保护作用部分归功于明亮光提高了视网膜多巴胺水平从而延缓近视眼的发展。但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强成为一种白光污染现象时高强度的光照射可以抑制人体内多巴胺的合成成为近视眼发展的促进因素。过强光也可能通过引起眼的过度调导致近视发生或进展。因此适度的光照强度是近视眼的保护因素而过高或过低的光照均不利于近视眼的防控。

      据测定:白粉墙光反射系数值69~ 80镜面玻璃光反射系数82~88特别是光滑的粉墙和洁白的书籍纸张系数值高达90%以上。视觉环境中的这种白光污染在生活中已经成为近视眼发展的重要因素。

光照周期与近视 

人眼在适应正常的生物节律过程中产生了与人体本身生物节律的和谐适应。偏离人眼正常的光照生物节律周期对近视眼的发生将是一种不利因素。 一般认为正常的光照周期约为:/=12h/12h当这种光照周期节律发生变化时眼球的屈光状态也随之变化。一种极端降低光/暗比值的光照周期现象如全部的暗环境也就是完全的形觉剥夺。Vannas等一项研究显示居住在极昼极夜的北极圈,近视眼新发生率较高也佐证了眼发育存在合理的光照周期现象。而当偏离正常光照周期,增加光/暗比值时,也可以引起近视眼的发生。 

研究发现每天持续1~2h的光照对于形觉剥夺型近视没有抑制作用当每天光照时间达到5h以上时即具有近视眼的抑制作用每天光照时间在10h以上时并没有更强的近视眼抑制作用。近视的发生可能与光照节律变化时褪黑素的释放有关。用出生1d的小鸡在白炽灯连续照射6wk即完全破坏正常光照的昼夜节律也诱发了近视眼的发展。

光照频率与近视 

 光照频率对近视眼的影响同样存在最佳的频率段过高或过低的光照频率对近视眼发展均有促进作用。通过改变眼视觉电生理视网膜组织生长来最终改变眼球的正视化过程。

单色波长光与近视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对近视眼形成的作用不同。多数研究支持波长较长的单色光容易引起近视的观点。研究婴儿恒河猴用准单色蓝光红光和白光着色发 长波长光对于早期眼的发育存在负向作用。研究长波长单色光饲养的豚鼠可以诱导出明显近玻璃体腔显著延长。Wallace对不同波长光线下研究发现红光饲养下的小鸡更容易出现近视而蓝光饲养下容易出现远视且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变。也就是说波长较长的光线更容易形成近视而波长较短的光线对近视有正向作用且这种环境光线的色彩变化可以引起近视与远视之间的互换这种现象给临床上近视眼的防治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单一短波长光照有助于延缓近且光照波长与频率存在交互效应。有研究认为巩膜胶原蛋白可以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硬化重塑说明紫外线的合理照射可以预防及控制近视眼的发生。临床上紫外线角膜胶联技术已经成功运用于圆锥角膜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扩张等治疗。但对于上述观点也有不同质疑认为人类在漫长的森林进化过程中适应了绿光环境。因为在这样的绿色环境中,近视将会是致命因素因此认为绿光有其独特的近视眼防御作用错误调节绿色信号的生理机制可能会导致眼球过度发育从而导致近视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光照强度、周期节律、频率以及光波长等光自然属性特征与近视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偏离人眼接受的最佳光照参数范围能够引起眼球发育异常视的发生发展。但光照各属性参数并不是与近视眼的发生发展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而是存在某种程度或范围的最佳适应。且日常生活中更为广泛存在的是光照各属性参数的共存现象这种光照属性参数的网络交互效应是如何影响眼球发育近视发展需要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另外光照对眼球发育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远未阐明。因此我们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各项光照参数的阈值范围与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其对临床上儿近视眼的防控更具有指导价值并希望对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

 

--------------------------------------------------

王育文医生简介 

宁波市眼科医院副院长,宁波六院眼科中心主任,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眼科学兼职教授,宁波市白内障复明手术专家组成员,浙江省儿童眼保健学组委员,浙江省激光医学学会委员,宁波市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


1987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医学院,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三十年,先后在全军眼科中心进修学习,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研修眼底病,在温州眼视光医院参加眼视光疾病在职研究生学习。


参加奥比斯国际眼科飞机医院中国巡回并与国际一流专家共同手术,曾获得省市两级白内障复明先进个人,在国家级眼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几篇,并参与编著眼科专业著作。承担浙江省级科研课题《数字化角膜塑形镜对进行性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浙江省儿童屈光发育健康档案》的研究,。对疑难复杂白内障、青光眼、复杂眼外伤重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儿童眼视光、角膜移植、葡萄膜炎、斜视近视弱视、眼底病激光、干眼症、视疲劳等眼科疾病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专长:复杂白内障,眼底病,儿童眼视光,高度近视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订阅号:wyw800819649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