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这些排尿难患者千万别“使劲尿”

2023年09月22日 216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如果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的患者,可能会引起膀胱尿道功能障碍,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排尿不通畅,尿频,尿急,尿潴留。也可能有性功能障碍,性功能异常,也可能有便秘或者大便失禁等,这被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常见的病因有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外周神经系统因素、感染性疾病、医源性因素、其他原因。

  确诊神经源性膀胱要做哪些检查?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除了临床症状,还需要做一系列的检查,包括神经系统的检查、脊柱和颅脑影像核磁共振,以及盆腔的检查,其中影像尿动力是非常重要的检查,它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可以看到肾脏有没有积水反流、膀胱有没有残余尿量的存在、膀胱的逼尿肌和括约肌有没有协同的失调等等。

  这些排尿难患者千万别“使劲尿”,保护肾脏、膀胱是首要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应从整体上考虑患者的膀胱管理,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神经源性膀胱总体原则是降低上尿路损害的风险,减少膀胱输尿管反流;保护上尿路,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恢复低压储尿功能,保护肾脏功能,改善排尿障碍症状以减轻患者生活上的痛苦。

  但是,依然有大部分患者,由于错误排尿、错误治疗,导致肾积水、肾衰竭等问题。对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之前前需要明确自己膀胱的类型,属于高压还是低压。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膀胱的安全容量是多少,输尿管有没有反流,膀胱的形态有没有改变。

  可以采用腹压排尿的患者,只有一部分大容量、低压的膀胱可以使用,高压膀胱患者是不能使用的,一定要在医生的评估及指导下进行。临床中常碰见高压小膀胱,采用腹压排尿是非常危险的。

  还能通过间歇性导尿来排尿

  间歇性导尿是神经源性膀胱保护肾脏的正确排尿方法,这部分每天需要导尿的患者,也需要先通过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来判断自己膀胱的安全容量,一定要在安全容量之前,把尿液导出来,这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重点。预期尿液导出量*4-6次导尿/天=预期尿液生成总量,满足每日尿液生成总量≥1200ml。依据预期尿液导出量和尿液生成总量,合理安排患者清醒时间段的饮水量,避免过度充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