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心门”再三破损,心衰如影随形,怎么办?

2018年11月09日 8945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心门”再三破损,心衰如影随形,怎么办?——我院心外科为曾两次开胸手术的心脏病患者成功进行了“顶峰”级难度重建手术

心脏瓣膜好比心脏各个心室、心房的“房门”,虽然只有4个平方厘米大小,却掌管着人体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流向,“心门”坏了,血流就乱了,心脏乃至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如果一个病人的“心门”一而再、再而三的损坏,医生们又该怎么办呢?近日,我院心外科孔烨主任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曾有过两次开胸心脏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做了一个高难度重建手术——主动脉二尖瓣幕帘扩大术合并二尖瓣、主动脉瓣生物瓣再次置换术,开启了患者又一次的“心生”。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外科张步升

       王阿姨(化名)今年60岁了,近一个月来不断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并逐渐加重,甚至已无法进行日常生活。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由于之前手术的生物瓣功能变差,从而出现了严重的心衰症状。原来王阿姨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曾在26年前做了二尖瓣闭式扩张手术。后来因病情进展出现二尖瓣再次狭窄和主动脉瓣返流,又进行了二尖瓣、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随着时间推移,生物瓣不可避免地逐渐钙化衰败。对于这种情况,药物保守治疗很难改善,而第三次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对患者和心外科医生都是很大的考验。

       我院心外科主任孔烨,副主任医师张步升接诊后,先为王阿姨完善了各项辅助检查,确诊其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术后生物瓣功能障碍,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重度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心功能状况已非常差,心衰严重,如果不尽快进行手术治疗,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人的心脏瓣膜就是连结心室心房的“门”,而王阿姨的“门”先天就比别人狭小,又常常关不上,为此她已经换过一次“门”。现在好不容易换上的“门”又出了问题,再次“换门”的难度比首次手术要难得多。面对这个心外科十分罕见的疑难病例,孔烨主任和张步升医师没有退缩,经过多次会诊和仔细研究,他们决定接受这次技术上的挑战,并制定了“主动脉二尖瓣幕帘扩大术合并二尖瓣、主动脉瓣生物瓣再次置换术”的方案。

手术示意图

      主动脉二尖瓣幕帘扩大手术,在心脏外科业界被喻为“突击队手术Commando Operation”,特指非常复杂且耗时漫长的重建技术,形容医生们就像训练有素、实力极强的突击队员在危险地区执行高难度任务那样为病人治疗,而王阿姨的这次手术是在再次手术的情况下进行,更是达到“顶峰”级难度。主动脉瓣和二尖瓣这两扇“门”并不是直接相连,而是由门帘一般的“幕帘组织”相连接。王阿姨的主动脉瓣环先天狭小,也就是说她的心脏“门框”比一般人的都要小。经历过两次手术后,不但“门”有了损伤,连接的“门帘”也越来越狭小。因此为了保证患者远期的生存质量,需要为她植入与身型匹配的更大型号的心脏瓣膜——换一扇更大的“门”,这就需要将“门框”和“门帘”都进行扩大。

        当日,在麻醉科、体外循环亚专科及护理团队的积极配合下,孔烨主任带领手术团队开始手术。果然如术前预期,患者胸腔内组织粘连严重,且经测量证实主动脉瓣环先天狭小。孔主任首先拆除原有的二尖瓣、主动脉瓣位置的生物瓣膜,然后小心地切开主动脉瓣环和二尖瓣瓣环之间的幕帘组织,用牛心包片扩大主动脉瓣环、二尖瓣瓣环及幕帘组织,也就是完成了“门框”和“门帘”的扩张。这一操作着实考验医生的技术与每一刀的精准判断。随后,手术团队为患者植入了新的、更大的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整个手术持续了6个多小时,我院专家克服了开胸、显露、重建、止血等种种困难,最后顺利地完成再次瓣膜置换。

       术后,王阿姨在精心的监护治疗和护理下,已康复出院,不久便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0